品鉴·棕南

免疫性不孕的中医治疗方法
免疫不孕症是西方医学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很清楚的一种认识和假设,国外有学者提出免疫不孕可能与感染因素、肠道因素及遗传因素有关,也有认为与经行、房事不洁、产后感染等因素有关。中医学古老的医籍对该病没有专门的记载,归入不育门。依据脉症,按中医理论辨证,可分为肾阴虚型、肾阳虚型、湿热型。中医学的治疗方法就是具体的治疗方法。
肾阴虚型
先来例假,量少,色红无血块,或月经正常,但腰腿酸软,头晕目眩,失眠,性情急躁,口干,五心烦热,下午潮热,舌质红,苔少,脉细。临床常用方:当归10g,熟地10g,赤芍15g,川芎20g,川芎10g,丹参15g,山楂15g,淮山15g。
肾阳虚型
经期晚期,量少色淡,或月经稀发,闭经,面色晦暗,腰酸腿软,性欲淡漠,小便清长,大便不实,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常见方:党参15g、川芎10g、仙灵脾15g、山楂15g、山楂10g、菟丝子20g、杞子20g、白术15g、当归10g、赤芍15g、丹参15g、女贞子15g。
湿热型
口干舌燥,口苦或口酸,月经鲜红,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质粘腻,纳食差,倦怠乏力,喜睡眠,小便黄少,舌红,苔黄或厚,脉滑数。本病常用方:黄芩15g、黄连5g、茵陈30g、丹参15g、赤芍15g、黄柏10g、党参10g、当归10g、淮山15g、丹皮10g。上述各种类型的病人,每日服用中药1剂,2个月为一疗程。
- 上一篇:免疫性不孕是什么
- 下一篇:没有了